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 Thu, 02 Mar 2023 09:13:1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5.4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50.html Sat, 11 Mar 2023 02:00:15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50 阳了之后半夜也要爬起来投简历,硕士毕业了反而找不到像本科毕业时的工作,一个offer没有只能孤注一掷去准备考公……当千万应届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一场不受自己掌控、随时惨遭淘汰的竞争开始了。

近期,澎湃新闻与多位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了交流,他们有的是名校硕士,有的是普通三本学生,通过他们过去半年的求职经历可知,如今,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作岗位,往往会吸引大量应届毕业生参与竞逐。一些学生不得不放下身段,退而求其次“向下选择”。但求职过程仍像开盲盒,自己能掌控的东西已经越来越少,有时投了简历就石沉大海,没有音讯。一位211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表示,本科时,他曾工作过,但等硕士毕业后,却发现找不到本科毕业时的工作。在一次次的求职失败中,焦虑随之而来,甚至会陷入自我怀疑,“我真的这么差吗?”

另一方面,求职没有退路,只能屡败屡战。虽备受打击,众多应届毕业生们仍积极准备着,并保持乐观。他们多数做几手准备,一边奔波各个求职现场,参与笔试、面试等,求职不顺时也会“退而求其次”;一边积极备考,准备考公考编,谋个稳定和体面。他们也会一遍遍复盘自己的求职经历,并与人交流,以求下次更好的发挥。一位受访的三本应届毕业生投了约40多个岗位,面试收到了12个,最后获得6个offer。她说,求职时,她很关注企业的需求,“要适应社会的规则,而不是让企业来适应求职者。”求职数月,一个offer都没有,一位硕士毕业生表示,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求职方向,“工作,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公开报道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2022年秋季学期以来,教育部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面向2023届高校毕业生组织44场线上专场招聘活动,累计参会单位超过11万家,提供岗位信息超过265.8万条。春季学期开学后,教育部将组织“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招聘活动”“专精特新企业招聘活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等系列线上专场招聘活动,持续为供需对接搭建平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讲述人:李彦清,双非硕士

“半夜也会爬起来投简历”

我本科毕业于三本独立学院,硕士毕业于双非一本财经院校。读的是文科,求职方向是央企、国企等党建、行政方面的岗位。我们学院往年有不少师兄师姐去到这类单位,待遇还不错,再加上这几年疫情,导致我对于工作的稳定性特别看重。2022年,一个师姐进了在上海的一家央企,包住且能解决户口,税前工作有15-17万左右;还有个师兄,进了杭州国企职能岗,月薪轻松过万。那时我觉得,工作应该还是蛮好找的,他们可以,我又有什么找不到的理由呢?

去年秋招前期,我浏览各种招聘公众号、招聘软件等,也加了一些求职群。线上的信息渠道非常混杂,有很多岗位描述与工作内容不相符的情况。比如我应聘一个二线城市做酒的国企,说是管培生,完成了线上测评、一轮面试,到岗前实践时才和我说招的其实就是销售。面试时会直接问女生,“可以不可以接受大晚上陪客户喝酒?”我花费大量成本去准备,结果完全和预期不符合,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不敢拒绝,我太需要一个offer来证明我自己是能找到工作的,哪怕这个工作我并不满意。

2022年9月24日,我正式参与秋招,投的第一个岗位是我家乡所在省会城市的广电集团,结果一直没有反馈。我在社交媒体上搜了一下,才发现985、211学历的早就收到了笔试通知。这种情况几乎是我秋招的常态:投的企业看要求也不高,基本上都是二三线城市的国企,结果都没有音信,过段时间发现名校生都收到了反馈。我原以为那些985、211应届生不太会来竞争这样的岗位。这样看,我在学历上就被卡掉了,“有点高不成”。

我本科是民办三本,本科毕业时我去一些教培机构做代课老师,教小朋友英语、作文、古筝等,也做过销售。本科有个师弟,成绩不算太优秀,2021年本科毕业考进学校所在地的省属机关报,而我研究生毕业了再去投这个报纸,简历筛选标准已经变成了“最低211”。我现在硕士毕业,希望我的工作性质偏向于专业方面,不想做一些太基础的工作,担心自己被淘汰掉,这算是低不就。

疫情对找工作也有影响。以前,不少企业会来学校招聘,当场筛选简历,并笔试、面试,节奏很快,也很透明,而现在一切都像进入到“黑箱”,不知道自己在哪一步被挂掉,人的心态也在这种情形下容易崩溃,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做什么。“阳”过后,我有点失眠,有时候想到自己还颗粒无收,会半夜爬进来投简历。我只能多投简历,避开南京、杭州等热门城市,同时考虑下公务员的可能性。我知道公务员很难考,但想给自己多一个考试机会。

2023年2月,我收到某零售业大型国企管培生offer,算是一个保障。目前,我正在准备多家媒体的笔试。

讲述人:王鹏,211硕士

“工作,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我本科在一所理工类双一流高校学新闻,研究生来的中传,我一直觉得中传的学历去专业媒体做新闻,应该不是一件难事。最开始,我只投了互联网的新媒体策划、运营以及传统媒体的采编岗位。身边人都在考虑进国企、央企或者考公,我没有想过要变换求职方向。

去年10月开始,我开始投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简历直接被互联网大厂刷掉。身边一些朋友的工作陆续有了着落,我才意识到我太封闭了,找工作还是得和不同的人交流,所以我建了一个我们专业的秋招互助群,群友迅速增加,从我们专业的到我们学校的,后来像人大、复旦、厦大等高校的“战友”也加了进来,信息慢慢多了起来。有时候一个很普通的省属媒体招聘,会发现群里人大的、复旦的人说收到笔试面试了,我才意识到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哪怕是普通的二三线城市的媒体岗位,求职者也是名校硕士扎堆。我没有收到反馈,好像也很正常。

三大央媒,是我想冲一冲的目标。学历上,我来中传读研;实习经验上,我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省级以上的媒体实习经历有4段,也在央媒实习过,但是在正式求职中,有两个央媒的笔试都没收到。一开始,我安慰自己这些单位要求高,但看到一些学历、实习情况和自己相似的朋友收到了笔试,心态还是有点失衡,“死得不明不白”,完全没有线索去反省自己的不足,只能怀疑自己,“我真的这么差吗?”

因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我们明显感觉到招聘岗位更少了,求职的竞争更激烈了。媒体行业也不景气,很多传统媒体从秋招变成冬招、春招,甚至“不招”,在有限的岗位中,我确实能力不是最突出的那个。受疫情影响,很多笔试、面试线上进行,比较节省成本,我们能投递的也比较多,能够尽可能多地参与。对于社恐人士来说,线上面试也更友好。

本科毕业时,我工作了一段时间,是一份和媒体相关的体面工作,但是我还是辞职去考研了,考了两年才考上了。如今,我硕士毕业,可能还找不到那样的“体面”工作,但我不后悔,学历的提升让我面对我想要的、喜欢的工作更有底气,也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现在没有offer也没关系,也许到了六七月回头来看,现在的焦虑都不算什么。我还是坚持,“工作,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求职前,我把媒体分了几档,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争取第一档,保持在第二档,经历了秋招后,我觉得退而求其次也可以接受,只要做的依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

讲述人:林小艾,三本毕业生

“我来适应规则,不是让企业来适应我”

我一开始就知道我这个学历,找工作就不要指望什么世界500强了,而且我学的也不算专业能力很强的传统工科,所以像一些小公司的技术类、工程类的岗位我也进不去。在这种学历和专业都比较尴尬的情况下,我要找工作就没办法挑剔太多岗位内容。所以我投的都是像人力、销售、运营、商务洽谈这种比较吃综合能力而不是专业能力的岗位。我是坚定的实践派,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我要试了才知道。

在求职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都对销售岗有偏见,哪怕是我的同学,都很排斥销售岗,知道我面试一些销售岗位时说,“销售岗不是小学初中就可以做吗?”我就想大家都不愿意去的工作,我可以捡漏,不管怎样,有份工作养活自己,又有什么好挑剔的呢。以前我也做过销售的兼职,发现一些老销售虽然学历上不怎么样,但像说服别人的能力一点也不比高学历的差,我意识到没必要执着于“读书才能赚大钱”。

去年10月,我才开始找工作,投了大概40多个岗位,面试收到了12个,目前收到了6个offer,包括央企、国企子公司2家、民企3家、外企1家。论岗位,不是什么高精尖的岗位,这种小岗位可能心气很高的人看不上,我就“捡漏”了,而且待遇还不错。比如说,国企方面,我找到了医药代表的岗位,底薪大约有7千,还有各种补贴,业绩考核另算。还有一家物业公司,开的也是“底薪6K+补贴”,对于我一个三本毕业的本科生而言,在非一线城市,这个薪资已经能符合我的预期了。

之所以能收到这些offer,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应社会的规则,而不是让企业来适应求职者的心态,在自己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工资高、发展空间大、体面且社会地位高的工作又怎么能轮得到我。求职时我就很关注企业的需求,企业想的可能就是你和岗位的匹配度,性价比是最重要的,学历等硬性条件反而是次要的。一些面试中,我可能是学历最低的,同台竞技的不乏有985、211的研究生,表现的也非常优秀,但最后他们反而没有被录取,这是因为一些基础性工作的岗位,也许并不需要那么亮眼的学历。

疫情给我的秋招也带了一些影响。往年,校园秋招的规模比较大,行业也更丰富些,甚至能跑别的学校参加招聘会,但是今年来了很多“骗子公司”,就是完全无底薪拉人头的性质,抓住很多应届毕业生“病急乱投医”的心态,来割韭菜。再是,线上面试让人无法实地考察,对于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不能实地了解,可能会导致误判。

现在我已经签了三方,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薪资待遇也符合预期,是今年七月入职,同时也收到了一个很喜欢的外企的销售管培的实习offer。我打算去外企试试,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胜任这样高难度的工作,但是我想去试一试,如果我喜欢上这种充满挑战的生活,争取到了留用机会,那我的人生会开始新的路。

讲述人:叶今,专升本后考研,双非硕士

“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真的不知道”

我是专升本的,本科毕业那年是2021年,那时我在郑州试着找工作,薪资预期也就四五千,结果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当时我专升本毕业的同学,虽然都是本科,但大多数还是去做了服务员,或者进了工厂。这样的工作,完全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想到的办法就是再往上走,我要考研。

专科三年,专升本两年,再加上研究生两年,导致我比普通应届硕士大了一岁,属于“超龄人员”。找工作时,我碰了一鼻子灰。

我很清楚,自己是双非文科硕士,又是专科第一学历,所以预期并不高,只希望在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能有双休、正常交五险一金、工资到手6000左右的工作。真正找工作时,发现就业市场很差,尤其是武汉这样的城市,大学生多,很多公司甚至拿“一金”“双休”当作福利去招人。一些国企明明写明了地点是武汉,结果你细问待遇,给招硕士的待遇才一年总包税前七八万,同时还要调剂到各种县级市的分公司。就这样的岗位,也有很多的名校生去竞争,我收到的几个面试中,很多竞争者都是本硕211的,我一听他们自我介绍学校和各种实习经历,就觉得我肯定没戏了,恨不得当场放弃,后悔也困惑:到底为什么我会和这些不在一个水平层次上的人竞争同一个岗位?

我出生农村家庭,姐姐高中辍学后就进厂打工,每个月能赚个6000左右。最近,姐姐成为了我的榜样,我爸几乎每天都会对我说,“你怎么还不快点挣钱?”“你都已经读到硕士了,怎么还没给家里挣钱,你姐姐没读书都能挣这么多了。”比起讨论工作能实现什么人生价值,“快点变现”似乎才是我当下找工作的唯一诉求。

在找工作和准备考公考编的那段时间里,失眠成了常事,精神内耗也非常严重,总在质疑自己选择读硕士还是双非文科硕士的意义。2019年我大专毕业时,一些专科同学花万把块钱培训了编程,后来都进大厂做前端了,现在月收入也稳定地在2万以上了,而我作为为数不多从大专到硕士的人,却仍然找不到月薪6000元的工作。

疫情对我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招聘流程都转为线上了,降低了我的求职成本。由于一直在家备考,我没机会出去兼职,手头也没有存款,只能问家里要钱,每次都会被父母训斥“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赚不到钱”。线下求职恢复,企业竞争者那么多,如果没有结果,对我来说会有经济方面的压力。

去年9月至12月,我努力过,找人改简历,每天兢兢业业地查了不少面试攻略,但还是颗粒无收。有一次,我考老家的一家国企,由于我对考试环境的安静程度要求比较高,考场外有小摊贩叫卖声,我就让我妈去“站岗”,看谁叫卖声大就把谁的喇叭给关了。

我的室友、同学的就业情况也和我差不多,一问最近在干嘛,基本上都选择闷头考公。我本身就是两手准备,到了去年12月工作还是没有眉目,就决定孤注一掷,“考公了”。考公只看学历层次,不看学校层次,也许这样更平等的竞争赛道会让我心理上的自卑感少一点。考公每天都能投入一些,在家备考也不必到处奔波,成本也低,相信付出了就总有回报。如果没考上,我大概率还是要找一份工作,再考虑边工作边考公,我父母是不可能允许我在家呆着备考的。至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我真的不知道。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9.html Fri, 10 Mar 2023 02:00:56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9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近日发布《2023年海淀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第一次(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本次公开招聘涉及海淀区教委所属的125个单位,共招聘375人,每人限报一个岗位。

2023年海淀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第一次(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点击下图可放大查看岗位信息

1.png

报名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四)符合公开招聘回避制度的有关规定;

(五)限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含委培生、定向生)并且毕业时能够如期取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的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2023年应届毕业生。

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报考。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列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择业期内应未缴纳社会保险)。

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期间取得国(境)外学位并完成教育部学历认证、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且人事行政关系在北京的留学回国人员,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以报考。

北京生源毕业生年龄限40周岁以下(指出生日期在1982年3月1日至2005年3月1日之间);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相关条件均须符合2023年北京市关于非北京生源毕业生引进的各项相关要求,其中年龄要求为硕士限30周岁以下,博士限35周岁以下。

(六)招聘单位所规定的相应条件。

详见表格,具体包括从事该岗位须具备的学历(学位)、专业等。专业要求参照教育部专业目录执行。

岗位条件未要求提供从业资格证书的,上岗时须具有岗位要求的相应资格证书。

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及初审

报名时间: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3日(每天9:00-17:00)

报名网址:www.rc.bjedu.cn(海淀教育人才网站)

每人限报一个岗位,所填信息应真实、完整、准确,全部报名信息一经审核通过不得修改。区教委组织用人单位对提交报名信息成功的考生进行网上资格初审。请报考人员及时关注审核状态,网上审核通过人员,审核状态将显示为“网上初审通过”。网上初审通过的考生可以在报名系统中打印《海淀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表(毕业生)》。未经网上报名及审核不通过人员,不能进入下一步环节。

(二)网上确认

由用人单位根据考生提交的证明材料,对考生的信息进行确认,通过的考生其审核状态会显示为“网上确认通过”。

通过网上报名及初审的考生须于3月4日12点前提交以下材料照片,并将照片打包发送到报名单位指定邮箱,压缩包以“岗位编号+姓名”命名,照片以实际内容命名,如“1 报名表”、“2 身份证”:

1.《海淀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报名表(毕业生)》(下载打印后签字,再拍照);

2. 身份证(正、反面);

3. 北京市生源毕业生须提供户口簿(卡)首页、本人页;

4. 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盖章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统招证明(就业推荐表上注明“统招”或“非定向”的,无须开具统招证明)、已毕业的学生还须提供毕业证、学位证;

择业期内的毕业生,还须提交存档单位证明信(加盖存档单位公章);

留学回国人员,户口必须在京,需提供户口簿(卡)首页、本人页,学位和教育部学历认证材料(学历认证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负责),以及档案存放机构开具的存档证明;

5. 教师资格证书或有效期内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或笔试合格成绩(即“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NTCE成绩”,幼儿园、小学、中职教师资格为两科笔试成绩,初中、高中教师资格为三科笔试成绩);

6. 能够证明具备招聘单位所需资格条件的其他证明材料。

网上确认通过的考生,进入后续考试环节。

后续考试、资格复审、体检考核等环节工作的时间、地点、形式等相关具体事宜,海淀区教委将另行通知,请考生关注www.rc.bjedu.cn(海淀教育人才网站)公招报名系统首页公告栏查询相关信息。

(三)考试

考试方式为先试讲后面试,采取网上方式开展。

试讲环节不指定具体范围,由参加考试人员根据申报岗位学段教学大纲自行准备微课内容,直接面向考官授课,试讲总成绩100分,60分为及格线,试讲在15分钟左右完成。

面试为半结构化面试,总成绩100分,60分为及格线,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完成。

此次考试的时间、网络设备环境等具体要求及安排,会在海淀教育人才网(www.rc.bjedu.cn)另行通知,逾期不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总成绩由试讲成绩和面试成绩共同构成,其中试讲成绩占总成绩的7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总成绩及格线为60分。考试成绩将于考试结束十个工作日内在海淀教育人才网(www.rc.bjedu.cn)公布。

招聘单位在成绩合格人员中(试讲成绩、面试成绩、总成绩均合格),根据每个岗位招聘人数及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1:1的比例综合确定拟参加资格复审人员。若同一岗位总成绩相同,采取加试试讲的方式取第一名。

(四)资格复审

招聘单位将拟进入资格复审人员相关材料交区教委相关部门进行资格复查。资格审查通过人员进入下一环节。

(五)考察、体检和公示

招聘单位组织考察和体检工作。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有关体检标准执行。

招聘单位将考察和体检均通过的拟聘用人员信息在海淀教育人才网(www.rc.bjedu.cn)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公示前如出现考生个人放弃或资格复查、考察、体检不通过等情况,按照规定在考试合格、符合条件的人选中按照考试成绩依次顺延。公示一经开始,不再顺延。

(六)资格终审

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对公示无异议的拟聘用人员资格条件进行终审。资格终审通过人员按有关规定办理调入手续,未通过人员取消应聘资格。

资格审查贯穿公开招聘工作全过程。应聘人员须完整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以及证书、证件等相关材料。凡与报名条件不符,或提供虚假信息、伪造相关材料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报考资格,已办理聘用手续者取消聘用,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七)聘用

通过资格终审的人员将与单位建立聘用关系。应聘人员应按照招聘单位规定的时限及要求,配合完成考察、体检及调入等工作,未能按照规定时限及要求完成的,取消应聘资格。

所有拟聘教师岗位人员在办理聘用手续前应取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取消聘用资格,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试讲、面试和资格复审等环节,若遇特殊情况,海淀教委将适时进行调整。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8.html Thu, 09 Mar 2023 02:00:39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8 近年来,青年租房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全国各地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中,也都将解决青年租房问题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当前,租赁正成为新一轮住房改革关注的焦点。同时,青年已被界定为住房困难群体之一。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2022年12月,在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长期研究住房保障领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聂晨带来了有关青年租赁住房的最新研究。现阶段青年租房难题有哪些?又该如何破解?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此专访了聂晨。

从2007年起,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聂晨就开始从事国际住房比较和青年住房研究。2014年回国之后,他持续关注中国青年买房和租房问题。

2021年,聂晨承接了团中央重点课题《多元供给视角下大城市青年租房现状调查及可行性对策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地区青年租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租赁供给结构仍处失衡状态

想要解决青年租房难题,关键在于租赁供给是否充足。

通过调查,聂晨发现,总体上看,青年租赁住房的多元供给趋势已经初步形成。

“青年群体,除了面对传统个体房东外,还有长租公寓、政府或企业筹集的公租房、宿舍床位以及城中村自建房和集租房等多种租赁选择。”聂晨说,其中长租公寓发展迅速,占比已经超过20%,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指青年向政府直接申请的公租房,以及单位和政府合作后,青年从工作单位获得的公租房——记者注)占比已经接近15%。

尽管如此,青年住房租赁供给结构仍处于失衡状态。调查显示,私房出租依然占比近50%,加上长租公寓占比21.13%,“这意味着有超过70%的青年群体主要靠市场渠道租到房子。”

“虽然公共力量和社会力量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租赁住房的多元化供给,但对旧有租赁结构影响最大的是发展速度快,且具有机构化、规模化、资本化特点的长租公寓。”聂晨告诉记者,这样的供给结构给解决青年租房问题也带来新的挑战。

他说,长租公寓规模更大、运行更为复杂、资金更具风险性,这对政府调控与监管提出更高要求;同时,面对掌握更多房源、议价能力更强的长租公寓机构,青年更容易处于弱势地位。

“不是说愿意去市场上租房,是没得选。”一位26岁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已婚男士向聂晨解释,首先是买不起房,“起码现在买不起”,其次对于公租房,“政府(组织)的没资格申请,自己企业没有相关资源,集租房更是没听说过。”

“部分青年‘夹心层’现象明显,因此只能把市场渠道作为次优选择。”聂晨告诉记者。

租赁住房被视为在当前阶段,能较快且以较低成本满足大城市青年群体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手段,但现实状况距青年理想、稳定、长期的租房目标仍有很长距离。

虽然青年群体对所租住住房总体满意度较高,但在聂晨的调查中,有超过60%的青年群体认为租金负担较重。其中,居住在私人租赁商品房和长租公寓中的青年认为租金负担重的比例分别高达75.54%和66.67%。

聂晨分析,由租赁供给结构失衡导致的部分房源价格涨幅大,房型不合理,房源本身质量、租期、所在区位、周边配套等不理想都加剧了优质房源价格高、青年租房负担重的现实。

据了解,根据欧洲标准,当家庭支付住房相关开支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时,则被界定为衡量住房贫困标准之一的“住房负担过重(overburden)”,住房负担已严重威胁家庭日常生活和个体发展。调查发现,由于当下不少青年都采用季付甚至半年付的方式支付房租,导致有超过15%的租赁青年“住房负担过重”。

“租得起”与“租得到”

在聂晨看来,为达到青年租房理想状态,需要逐步解决各种现实需求,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让青年“租得起”“租得到”。

聂晨认为,满足青年租房的这两方面基础需要,可以从降低租金和增加支付能力两方面入手。

在降低租金方面,要继续增加公共部门的租住房供给,与市场渠道形成有效竞争,同时鼓励政府直接供给符合青年需要的数量多、户型小、租金低、租期灵活的房源。

“当前不少城市都推出了青年驿站,外地青年能在这里短期过渡,这不仅缓解了青年租房焦虑,还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稳定租房市场。”聂晨评价说。

为降低租金,还需要促进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借鉴“趸租”模式(通过从农民手中长期租赁富余的定向安置房,将这些房源纳入公租房中——记者注)通过政府统一筹集市场上各类闲置房源增加供给。

聂晨在调研中发现,北京市海淀区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新建、配建、收购、利用集体土地建租赁房、趸租社会存量住房等方式的多主体供给保障住房,以及包括实物租赁和货币补贴在内的“租补”一体的多渠道租赁住房保障体系,并且还成立了海淀区保障性住房发展有限公司,尝试将保障住房的运营管理日益向着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推进。

调查还显示,在租金支付周期上,有47.18%的青年群体采用的是季付租金的方式;10.92%的青年一次性提前支付半年的租金,9.51%的青年一次性提前支付一年的租金。这样的租金支付周期进一步加剧了青年群体租金负担。因此,聂晨建议要“调整租金支付周期,将提前半年、提前一季度支付租金,改为按月份支付租金”。

在提升可支付能力方面,聂晨建议,可以尝试租金货币化保障代替公共住房实物供给。

“目前我国租房的货币支持(或者货币补贴),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很少有专门针对青年群体的租赁货币补贴。”他说,目前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依靠金融和税收等优惠手段,专门面对青年群体的货币补贴。

“以英国为例,2015年,英国出台过‘帮助租房计划’(Help to Rent scheme),专门针对18-30岁年龄段,既没有自有住房,也没有申请到保障房,但拥有稳定收入的青年。”

根据该计划,满足条件的英国青年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最高金额为1500英镑 (伦敦地区为2000英镑)的低息贷款,以此支付租房必需的押金,和最初几个月的房租。

调查还显示,青年租赁状况随婚育历程、工作年限影响较大。因此,他建议,要以多种手段对婚育后的无房青年给予适度补贴,补贴额度可随子女数量增长,随工作年限延长精准下降。

“具体形式可以是,增加家庭收入免税额度、发放租房券、消费券、直接的租金补贴或者无息低息的小额租赁贷款等。”聂晨说。

此外,他还建议,政府要出面搭建租赁网络平台,让青年群体能直接租到私人房东的房屋,减少中介费用。

聂晨还专门提到,对那些“买不起,租不到”的“夹心层”青年,要提供更多有效选择。调查显示,公共租赁住房覆盖的青年群体中72.5%属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青年。因此,建议逐步降低甚至去除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门槛,简化申请流程,让更多青年群体能获得与公共住房相关的社会服务。

“大城市利用集体土地建租赁住房(集租房),也是增加租房供给、降低租金的一项政策创新。”聂晨说,一般采取村集体(村集体作为社会力量)用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集体土地入股并分红,相关企业负责运行,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作为政策创新,有利于从头开始,去探索和尝试多种合作方式、运营方式、租赁方式,支持方式。”他说。

“租得好”与“租得久”

在青年租房实际中,提升青年租房幸福感的因素,还要帮助青年“租得好”与“租得久”。

“租得好”具体来说,就是要帮助青年尽量实现“租得近”与“租得稳”。

围绕通勤便利和职住平衡的现实需求,聂晨建议,针对当前存量公共住房周边通勤便利差的问题,要通过增加周边公共交通路线,陆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并引入多方参与,以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促进街道和企业开通上下班高峰期专线班车。

调查研究显示,当前的租赁住房体系中租赁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影响租赁关系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继续规范租赁住房体系运行,在市场租赁方面,规范供给主体与中介机构的行为,保护青年租赁群体利益;在公共租赁住房方面,也要进一步公开、明确和细化好公共租赁住房从申请、选房、租住到退出的各个环节,避免青年群体的误解。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长租公寓对青年居住需求的契合性,加强长租公寓监管,控制其风险性。”聂晨说。

“想要满足青年租房需求,还要考虑‘租得久’。”聂晨告诉记者,这就要求政府除了关注硬件方面外,还需要关注软件方面,例如关注和青年租赁群体、租赁住房相关的归属感,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落实租住同权等问题,补齐实现落户、子女就近入学、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服务方面的不足,缓解青年对住房自有的焦虑。

理顺“租与购”

在调查研究中,聂晨发现,即使青年在租金降低、规范性和稳定性提高、对租赁供给主体更加满意的情况下,长期租房意愿能够提升,但当青年群体将住房自有与租赁住房进行对比时,租赁住房还是会被置于次级地位。

“租房钱是给别人,钱花了,属于消费,还房贷是给自己攒钱,是资产建设,没有可比性。”一位33岁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受访者告诉聂晨。

聂晨认为,“通过租赁解决城市青年住房问题,不能只关注到租赁部门,也需要考虑住房自有体系与租赁体系的相互建构的作用。”

他建议,在住房市场方面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指导方针,避免住房价格再次出现大幅上涨,进而导致青年住房自有群体与租赁群体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恶化。

“我们要构建和打造租赁体系与适度资产建设之间的关系,为租住的青年群体保留实现住房自有的合理期望。”聂晨说。

他建议,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公共租赁住房向产权住房转化的成熟经验,对长期租赁青年,可以将历年所交租金部分或者全部转为购房款的一部分。

聂晨举例说,在英国,当租赁时间满足一定期限后,租户能够以一定折扣价格购买所租房屋,并且政府规定,优惠政策购买的房屋只能用于家庭自住,不得外租。在新加坡,公租房出售后的规定时间内不得再次出售,并且租户只能将公租房转售相关公共部门。

“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避免租赁住房向产权住房转移过程中出现寻租现象,限制租赁出口的盈利机会,利于理清租与购的关系。”聂晨说。

在他看来,真正解决青年租房问题,要努力让社会各界树立青年优先发展观念,不仅推进租金住房的供给多元化,也要促进租金住房供给的精准化和管理的高质量化。(记者 杨宝光)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7.html Wed, 08 Mar 2023 02:00:32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7 聂晨至今还记得,2007年刚到英国与导师见面的场景。面对聂晨希望借鉴英国经验,破解住房保障难题的想法,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雷·福里斯特(Ray Forrest)很是惊讶。

“为什么来英国学习住房保障问题?这里是一团糟。”导师笑着回复他。

事实证明,导师的话,并不全是玩笑。在一定程度上青年住房问题几乎成为所有大城市发展的通病。

毕业4年,95后青年王凛(化名)已经换了4次房了,每次换房都像开盲盒,不知道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室友,什么样的房屋环境。

她向记者讲述了一次失败的租房经验。当时刚工作,租房没经验,通过长租公寓平台租住在一个回迁房小区,房子是两居室改造成的三居室,她租住在其中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小卧室。

小区不仅离公司远,附近还没公交车站,每天都要转两趟公交车,花费1小时左右时间。“更受不了的是邻居,一家三口还经常吵架。那段时间,紊乱的情绪导致每天都睡不好,整个人非常疲惫。”后来,王凛被迫搬离了住处,生活才回归正常。

在聂晨的调研中,有超过20%的租赁青年,至少亲身经历过一项不规范租赁经历,包含假房源、合同不规范、到期不退押金、二房东、黑中介等。

和王凛相似,李军(化名)在租房过程中也经历过“坎坷”。他2019年来到北京,如今在一家互联网企业供职。在一次刚入住出租房后,发现房屋门锁有问题,同时室内网速也很慢。于是,找到房屋中介,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解决。“租房合同上也写明了中介承担维修服务,而且我们还专门交了服务费。”李军解释说。

面对李军提出的正常需求,房屋中介却推三阻四,以门锁、网速没问题为由,搪塞他和室友。

“中介觉得我们是没事找事,说话也不好听,眼见那种形势,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从那以后,有问题我就自己解决,尽量不找中介。”李军说。

在他看来,租房最大的问题就是稳定性,“想找一个合适且能长租的不容易。”王凛说,能否找到合适的人和安全的租房方式有的时候比租金还重要。

“我现在租的房子已经是打破了我之前的预算,但是发现交通时间和费用完全能抵消两处房租价格差异。”她说,“租金贵不贵,需要取舍。选择了很好的舍友和极其短的上班时间,让我有更多精力干别的事情。”

那么,租房如此困难,我们国内会不会出现如西方那样的“租房一代”(Rent Generation)现象呢?

据聂晨介绍,“租房一代”是指,有近三分之一的“千禧一代”青年群体因难以实现住房自有,而将长期甚至终生租房的社会现象。

通过调研,聂晨发现,5年内,在北京保持租赁现状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2.04%。同时,在京购买商品房的青年群体比例排第二,占比23.94%;寻求在京依靠公共部门的支持申购产权性保障住房,如共有产权之类的,青年群体的比例排名第三,占比17.61%。

“也就是说,共有41.55%的青年群体计划5年之内在京告别租赁居住,寻求实现住房自有。”聂晨总结说。

面对这个问题,李军认为,5年之内,不管是留在北京还是去其他城市,买房都会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目前,国内很少有可以租住很多年的房子,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都不满足靠终身租房的条件。”他说。

王凛打算5年之内继续租房。“我不打算买房也不会一辈子留在北京,等30岁左右就找个舒服点的城市生活。我也可以接受终身租房。”她说。

聂晨关注青年租赁群体的长期住房情况后发现,超过60%的青年群体(62.32%)都不接受终身租房,而37.68%的青年租赁住房群体表示可以接受终身租房。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居住在公共租赁住房中的青年群体更能够接受终身租房。

他分析,青年群体能够接受终身租房主要是受到住房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双重影响。

目前,一线城市长期保持高位运行的房价,已经让部分青年群体形成了缺乏父母经济支持,难以筹齐购房首付的观念。同时,近年来就业市场的波动,也让部分青年群体对未来收入预期持有不确定性,进而不敢或者不愿意依靠长期贷款进行购房。

而之所以大部分青年不愿意成为“租房一代”,主要是受到住房观念的影响。“当下不少青年将为租房支付租金视为消费,而将为购置自有住房还贷视为资产建设。”聂晨说,在心理上,大多数青年群体认为自有住房能够带来归属感,而租赁住房只是过渡。

聂晨提醒说,根据西方发达社会的经验显示,随着自有和租赁两大住房体系的双轨运行,在社会层面很有可能会出现,租赁住房社会认同低的偏见现象。

在他看来,在大城市高房价下,缺乏积极有效的政策干预,完全放任租房市场自由运行,就有可能出现类似西方的“租房一代”。

他认为,之前在房价上涨过程中,青年群体主要依靠家庭代际的经济支持来应对房价,陆续实现了住房自有。如果大城市的房价继续高位运行,缺乏家庭经济支持的背景下,大量青年群体只能进入租房市场,进而增加租房需求,导致市场化租金上涨,结果会让青年群体不仅面临买不起房的问题,还会加重租金负担,甚至难以进行自身的资产建设,陷入恶性循环。到那时,大城市就有可能出现终身租房的青年群体。(记者 杨宝光)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6.html Tue, 07 Mar 2023 02:00:09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6 压力面试本是人才测评的一种方式,通过在面试过程中有意制造紧张,提出尖锐的问题,检测候选人的抗压能力。那么,为什么这样的面试方式会被大家反感?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是压力面试,只觉得对方没礼貌。”

“我气到不行,骂了回去,那家公司也被我拉黑了。”

记者在群聊里抛出问题“你对压力面试的感受如何”后,群内一下子炸开了锅。群友纷纷现身说法,要把积郁已久的心结一吐为快。有人说自己因面试官的否定,陷入长久的自我怀疑;有人表示无奈:“打工而已,有必要吗?”有的人甚至将“压力面试”与PUA画上了等号……

压力面试本是人才测评的一种方式,通过在面试过程中有意制造紧张,提出尖锐的问题,检测候选人的抗压能力。那么,为什么这样的面试方式会被大家反感?让候选人觉得被冒犯的面试,真的是压力面试吗?

压力面试不是冷漠和冒犯

即便这场视频面试已经过去了两年,景梓欣仍然无法释怀。“面试时间定在晚上9点,面试官还经常性地打断我的回答。”在景梓欣谈到实习部门时,这位面试官甚至表示:“我听说过这个部门,很烂,从这里出来的人能力都不行。”景梓欣说,面试应该是一个平等的过程,他们让我觉得不被尊重。虽然景梓欣通过了面试,她还是没有选择这家公司。

面试过程中被冒犯,刘梦也深有感触。面试某传媒公司时,HR明知刘梦已经到达公司,仍然让她等了近半个小时。面试时,无论刘梦说什么,HR似乎都毫不在意,并时不时地冷哼。“之前在招聘软件上联系时,HR语气特别亲切,面试时就像变了一个人。”刘梦不得其解,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惹怒了对方。看到别人的面试分享,她才知道,“冷漠”与“冒犯”是这家公司的面试风格,这被大家称之为“压力面试”。

在压力面试之下,不少人直呼“受不了”。这样的情况大量出现,不禁让人思考:是候选人抗压能力太差,还是面试官不够礼貌?冒犯是压力面试的正常流程,还是滥用异化?

“压力面试确实存在被滥用的情况。”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工商与人力资源管理系教师来半分表示,压力面试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场景和岗位。应聘者觉得被冒犯,可能是因为HR把压力面试运用在不需要其进行测试的职位中。不论哪种面试手段,最终目标都是要考察应聘者能否胜任这个岗位,而有些HR没有对面试的本质进行深入思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授课教师范阳阳表示,有些面试官误以为进行压力面试,就要表现得高高在上,这其实是不专业的。即便是压力面试,也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与此同时,范阳阳认为有些候选人觉得被冒犯,可能和他太过敏感有关。例如,“你的英语是不是不够好?”面试官可能只是在了解事实,并不是不尊重。

面试官要以胜任力为核心

不是所有的压力面试都尖锐刻薄,合理的压力面试也能让应聘者如沐春风。

某次在广告公司的压力面试让刘梦倍感舒适。那是一次多人群面,被分在各个小组的应聘者被要求在限定时间内,讨论出一个营销方案。汇报结束后,面试官提问:“你们选择在春节期间进行营销,但我没有在方案中看到和过年有关的元素,二者的相关性在哪里?”其实这在汇报人报告时已经提过,只是没有详说。刘梦明白,面试官看似质疑应聘者,实则在给他们机会补充说明。

从业5年的HR李婷婷,曾经和其他面试官一起用压力面试考察应聘者。他们提前商量好,面试时都不苟言笑,在氛围上营造紧张感。不过,几位面试官制造的压力仅此而已。在和候选人沟通时,她们仍会保持一种平等尊重的语气。“如果因为冒犯,让应聘者对公司产生不好的印象,造成人才流失,是很可惜的。”李婷婷说。

合理的压力面试应该什么样?来半分认为,面试官要以胜任力为核心,设计问题、环境、面试节奏等。范阳阳表示,压力面试是有套路的。面试官可以从语言上,为应聘者制造压力场景。例如和对方说:“我对你今天的面试表现不满意。”“如果一年后,和你同时进公司的人比你先升职,你怎么办?”她强调,制造压力不代表可以不礼貌。“面试官在表达的时候,要使用正常的语气,不可以高人一等。”面试官也可以从环境、面试节奏等方面营造压迫感。

然而,面试作为应聘者进入公司的第一关口,压力不可避免。作为用人单位,有些不将抗压能力作为核心要素的岗位,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这时面试官同样会使用施压技巧。

那么,在面试中施加一定的压力是压力面试吗?在范阳阳看来,二者是不同的,“‘你能不能接受加班?’这类问题是面试官想看应聘者的压力承受能力,而压力面试是直接检测能力”。来半分表示,一场面试是否属于压力面试,要从本质出发,看压力是不是考察的主要内容,能否检测出应聘者的胜任力。

将面试看作一次正常的交流

遭遇压力面试,我们应该怎么做?

来半分表示,从招聘角度来说,用人单位需要从岗位所需的核心素质出发进行面试。求职者也要对岗位进行研究,对所需的素质作一定的准备。“如果你应聘的岗位是销售,那么在面试前,你就应该已经知道考题会是非常灵活的,回答讲究一定的技巧。”否则,面对一个在企业看来很正常的考题,应聘者可能会感觉被冒犯。范阳阳认为,保持平常心,摆正心态,对于面试也很重要。“将面试看成一次正常的交流,不要刻意地去想这是不是一场压力面试。”

在进入高校当教师之前,范阳阳曾经在酒店行业任职HR多年,多次使用压力面试的方法。“酒店行业上班是要求穿正装的,但有一位面试者穿着运动服就来了。”范阳阳便问她,您今天的着装不太合适,为什么会选择这套衣服呢?听完问题后,应聘者没有露出慌乱的表情,并解释道,今天外出办事后赶来面试,时间略有匆忙。她表示抱歉,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带一件正装,换好衣服后再来。

范阳阳说,有些人听到质疑,就觉得自己没戏了,但这位应聘者不急不躁,没有因此放弃。同时,她的回答很有逻辑性,“首先她没有穿正装的原因我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她说了一个补救措施,说明她遇到问题会主动思考。最后,她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抱歉,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比较诚恳的人。”范阳阳表示,这位应聘者的回答方式值得参考。

(应受访者要求,景梓欣、刘梦、李婷婷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5.html Mon, 06 Mar 2023 02:00:54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5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今年,公务员考试有了一些变化。

目前,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启动了2023年度公务员省考招录,其中27个省份将在本周末拉开考试的序幕。

相比于2022年,多个省份今年公务员扩招比例超过50%。红星新闻梳理发现,今年省考政策对应届毕业生的招录更加倾斜,不少地区专设岗位仅对应届生开放,且“三不限”岗位也相应增加。

此外,备受舆论关注的报考公务员“35岁及以下”年龄门槛限制,今年多地有了变化。据红星新闻不完全统计,近些年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

省考压力小了不少

 

多地扩招比例在50%以上

新年过后,多地公务员省考报名陆续进行。红星新闻梳理发现,约27个省份将在本周六迎来笔试。从目前的招录信息看,今年省考招录总人数接近20万,同比增长16%。相较于国考3.71万个招录名额,总报名数突破250万的激烈竞争,省考压力似乎小了不少。

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近些年来“考公一族”队伍都日趋庞大。2023年国考连续4年扩招,招录人数和报名人数均创下近10年新高。就目前情况来看,“扩招”同样是今年省考一大关键词。据中公教育统计,2023年省考中,约有27个省份对招录人数进行了扩招。

其中,广西、甘肃两地招录增幅较大:广西2022年总共招录公务员4368名,到2023年增长至6781名,同比增长约55%。甘肃去年计划招录公务员2364名,今年计划招录超4000名,同比增长约80%。此外,云南、内蒙古扩招比例也均在50%以上。

除了招录人数明显提升,加入扩招行列的省份数量也较以往增加不少。红星新闻梳理2022年和2021年招录情况发现,尽管每年都有省份扩招,但扩招规模和幅度都远低于今年。

如2021年,仅有13个地区的省考有扩招,其中仅云南扩招增幅超50%;2022年,扩招省份增至18个,但未出现扩招增幅超80%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就业形势变得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压力不可忽视。所以各地政府要增加一些公考岗位,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在竹立家看来,扩招的主要原因除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则在于各地要发展经济,带动行政机关功能扩大。“比如一些地区过去经济发展落后,现在要恢复发展,就需要新生力量补充。”

10省份面向应届硕、博

 

部分岗位年龄放宽至40周岁以下

于考公人员而言,除了扩招这一好消息外,放宽一些岗位的年龄限制,也同样是一大喜讯。

据红星新闻不完全统计,在20余个已公布公务员报考信息的省份中,河南、贵州、天津、湖北、江西、广西、四川、云南、重庆、内蒙古10个省份,近些年放宽了部分岗位的年龄限制。但这些地区报考年龄限制的放宽,多面向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

河南今年省考公告就写明,除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职位外,对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82年1月以后出生)。而过去年龄限制通常为35周岁以下。

对此,河南省公务员局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红星新闻称,今年报考年龄限制原则上还是35岁,不过确实有部分岗位放宽了年龄限制。至于放宽年龄限制的原因,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具体职位需求变动了。至于未来是否会继续进一步放宽年龄要求,该工作人员表示尚不确定。

除河南外,天津、内蒙古、广西、重庆等地,也在近些年调整了要求,在公务员招考中指出,2023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报考的,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1982年1月以后出生)。

江西则放宽了博士和定向招录人员的年龄限制,要求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以及报考定向招录乡镇(场、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位的,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1982年1月11日以后出生)。

云南提出,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招考职位,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内蒙古则新增了“优秀嘎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艰苦边远地区苏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职位,这两类职位报考年龄放宽到40周岁以下。

“公务员招录并不是所有岗位都放宽年龄限制,原则上放宽到40岁的,还是极少数特定岗位。”江西省公务员局一名接线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些岗位之所以放宽年龄条件,大多是乡镇事业单位,而这些岗位报考的人一直较少。放宽年龄限制的这些岗位,也仍有一定的身份、条件要求,报考者需要符合要求。

“40岁招录条件

 

是合理的条件设置”

对于上述地区放宽公务员招录年龄限制,在竹立家看来:“这体现了国家在扩大就业上的决心。”他分析指出,过去公务员录用要求35岁及以下,导致很多普通单位也争相效仿设置这样的年龄门槛。当下公务员考试逐步放宽,能为企业招聘提供借鉴。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公务员法》发现,在报考年龄限制上,仅要求为年满18周岁,并未对招录年龄上限给予规定。但在《公务员录用规定》中则明确,报考公务员年龄应当18周岁以上,35岁以下。

在竹立家看来,公共机构特别是政府性岗位招录打破年龄限制,拓宽年龄较大人群的就业渠道,做到了就业的公平公正,杜绝了年龄歧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公务员招录年龄限制问题也通常是全国“两会”上备受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去年全国“两会”上,时任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就提出“解除35岁职场恐惧,修订国家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的建议。

2022年,针对放宽公务员报考35周岁年龄限制的建议,浙江省公务员局曾回复称,《公务员录用规定》明确,报考公务员年龄应当18周岁以上,35岁以下。经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竹立家补充称,40岁的招录条件对公共机构来说是合理的条件设置。考虑到部分岗位的专业性、特殊性,并非所有职业都不该设置年龄招录上限。

多地专设应届生报考职位

报名毕业年限延长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破千万,达到1076万,同比增加167万,考公成为更多应届毕业生的选择。今年的省考招录条件,也对应届毕业生有明显的倾斜。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对硕、博身份的年龄要求放宽外,多地省考的大部分职位,都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启了通道。如湖北专门安排4406个岗位给2023年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其中80%以上的职位,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都可以报考。

在今年扩招涨幅最高的甘肃,超97.8%的职位对工作经验没有要求,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都能报考。同时,还专门设置了2208人、1866个职位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占总人数的51.69%、总职位数的51.41%。

吉林、浙江等,半数以上职位限定2023年应届毕业生报考。此外,湖北、浙江等还明确,2021年、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也可报考身份要求为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职位。

除了为应届毕业生“量身定制”岗位外,对学历要求也在不断降低。河南省公务员局在公告中就提到,平等对待各种学历人员,报考者只要持国家承认的学历,符合职位要求的资格条件均可报考。

山东则明文要求,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对国内高校毕业生和国(境)外留学人员一视同仁;同时加大技术技能人才招录力度,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平等竞争机会。

内蒙古、甘肃等今年省考招录中,不限专业、不限学历(大专以上)、不限户籍的岗位增加了不少。

竹立家对此举表示赞同。他认为,党政机关招录公务员带头消除学历歧视,能更好地引导社会在人才选拔上建立以能力和岗位适合为导向的人才观念,扭转过度追求学历的错误观念。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4.html Sun, 05 Mar 2023 02:00:42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4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实施“才聚荆楚”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满足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人才支撑,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将组织省直事业单位采取统一笔试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32名工作人员。

招聘对象、单位、岗位及资格条件

(一)除有政策依据的相关群体外,本次招聘面向符合岗位条件的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和各类社会人才。

(二)本次招聘的具体单位、岗位及资格条件详见《岗位表》。

(三)对岗位条件相关问题可咨询招聘单位,联系方式见《湖北省省直事业单位2023年统一公开招聘单位联系咨询方式一览表》。

报 名

(一)报名渠道

本次公开招聘考试的注册、报名、查询、缴费和打印准考证等,通过湖北省人事考试网(http://www.hbsrsksy.cn)进行。

(二)时间安排

1.注册:2023年2月24日9:00至3月1日17:00,报考人员注册,接受个人基本信息认证。

2.报名:2023年2月24日9:00至3月2日17:00。注册成功人员选报岗位,填写报考信息,接受招聘单位资格审查。每人限报1个岗位。2月24日至3月1日,省人事考试院将每天发布一次报名数据,供报考人员参考。3月2日17:00,报名窗口准时关闭。

3.资格审查:2023年2月24日9:00至3月3日17:00,招聘单位网上进行资格审查,考生可同步查询审查结果。

4.缴费确认:2023年3月4日9:00至3月6日24:00,资格审查通过的报考人员缴费确认报名。未按期缴费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3月4日9:00至3月5日24:00,符合相关规定的考试费用减免对象,按湖北省人事考试网相关要求申请减免。

5.打印准考证:2023年3月28日12:00至4月2日9:00,已确认报名人员自行登录湖北省人事考试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公告具体内容

1.png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3.html Sat, 04 Mar 2023 02:00:22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3 “互联网大厂”2万元月薪“践踏学历”?高职毕业工资还不如农民工?2023年1月,北京某院校一名硕士生发布的一则“吐槽帖”引发热议。无独有偶,据日前广东省发布的2022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相关数据,广东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3869.21元,比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去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615元还低700多元。

2023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压力只增不减。秋招已然落幕,春招即将启动,“薪资高低、待遇多少”成为不少高校毕业生议论乃至权衡、纠结的话题。高质量就业,“高薪资”是唯一必备因素吗?面对目标岗位薪资难以达到预期的“心理落差”,毕业生应如何调整心态?记者进行了采访。

1.秋招平均薪酬同比提高,离预期仍有差距

“虽然不便公布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2022年度毕业生具体的平均薪资,但肯定高于3869.21元。”说起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求稳求优”成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毓秋口中的关键词。“目前,学校2023届毕业生中五成有‘专转本’意愿,超四成希望到体制内或者国有企业就业。”张毓秋坦言,虽然学校毕业生月收入在江苏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但就业薪酬预期和实际薪酬之间还是有一些差距。

刚刚过去的秋招,毕业生收到的offer承诺的薪资如何?据某招聘网站公布的2022年度就业数据来看,2022年整体秋招应届生招聘平均年薪比上年同期略有上涨。从各大行业的秋招应届生招聘薪资来看,电子/通信/半导体、IT/互联网/游戏、汽车位居前三,同比涨幅为17.15%、8.44%、12.84%。

“关于薪资,我觉得如果在北上广工作,我希望能够比二、三线城市高一些。”天津大学2022届博士毕业生叶展鹏这样谈到自己求职的预期薪资,“当然还要看具体的工作,比如外企可能会高一些,有些体制内工作会稍低一些。要是在二、三线城市,只要具备相应学历条件,拿到的薪资应该也不会很低,在当地应能有一个很好的生活。”

“至于薪资符合不符合预期,我想也和家庭条件有关。”叶展鹏分析,“近几年毕业生求职都考虑得比较实际,有的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好,可以资助买房,那他可能追求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但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对薪资可能就会特别看重。月薪2万元要在一线城市买房还是很困难的,但如果在二、三线城市,这是很不错的。”

“学生对薪酬的充分预期,体现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毓秋分析,“而现实往往与此存在差距,这比较普遍,并非某个学校或高职院校特有的现象。”

2.高质量就业,高薪资并非唯一必备因素

在求职时,叶展鹏也曾收到东部城市高薪的职位邀请,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西南地区某科研院所工作。“薪资相当于用人单位对劳动的回报,但如果要实现高质量就业,就要想好什么工作最适合自己,在这条路上怎么发展。”叶展鹏表示,“我觉得我在科研过程中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会不断思考,沿着思考的方向去解决问题或实现突破,所以我最终选择了继续走科研道路。”

“毫无疑问,薪资并不是衡量就业质量的唯一条件。相对于薪资,我个人更看重工作本身是不是有意义,我喜不喜欢、能否胜任?这些涉及兴趣、能力、价值观与工作的契合度。”北京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林骥佳表示,“找工作时纠结于薪资是正常的,但不要只纠结在眼前的薪资上,因为它是动态变化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应该更关注长远的发展,关注个人能力的发挥,关注我们能为社会做什么,而不仅仅是‘能赚多少钱’。”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民认为,就业的“高质量”,包括求职人数与职位需求数量相协调、就业人员的岗位胜任力匹配度较高、个人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与用人单位的人工成本在合理区间等因素。“对求职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能够为用人单位贡献什么、贡献多少。有贡献,贡献大,一般而言会获得高薪资。脱离贡献一味追求高薪,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势必会失去为社会创造价值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学有所用,用有所学,所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创造出社会价值,进而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就业。”

张毓秋分析,以南交院不少毕业生从事的汽车行业为例,基本的收入形式还是计件制,大多数企业会采用基本工资加绩效的模式。“绩效哪里来?主要是和个人能力、吃苦耐劳程度有关系。一方面需要在行业上精进;另一方面要适当开阔视野,把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高薪资的工作,意味着付出的劳动是高强度的,一方面对求职者的能力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工作的内容量也会很多。如果内心是能接受的,‘我能吃得了这份苦’,或者说‘我愿意下功夫’,那就没问题。但如果只是想在事业上有突破,但又必须照顾家里的其他情况,这时候就要考虑一下自己能不能接受这个工作。”叶展鹏坦言。

3.面对薪资差异,毕业生应先修好“内功”

“高薪”究竟给了谁? 据某招聘网站数据,从秋招高薪段应届生职位分布最多的行业来看,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具有压倒性优势。年薪20万至30万元、30万至40万元、40万至50万元应届生职位在该行业占比分别是25.46%、28.19%、27.02%。50万元年薪以上的应届生职位占比排名第一的行业是通信设备,占比为20.97%;位居第二的是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占比为16.77%。此外,计算机软件、互联网、整车制造、人工智能在各高薪段占比也较高。

记者注意到,承诺的薪资差异不仅存在于同一行业不同岗位,即使同一类岗位,不同行业里薪资差异也很大。在猎聘网发布的新发职位增长较快的五大新兴领域的“热招职能TOP5”中,芯片领域的第一热招职能是嵌入式软件开发,招聘平均年薪为31.16万元,而该领域薪资最高的数字前端工程师,年薪更是高达55.39万元。“算法工程师”这一职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招聘平均年薪为69.91万元,而在智能制造领域,算法工程师招聘平均年薪为34.11万元,是新能源汽车同类职能薪资的一半左右。

“在就业市场,行业有冷有热是永恒的现象。最近几年,正如调查数据显示,电子、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正‘火’,岗位需求大,薪资待遇高,这是事实。但这不代表这些行业永远处于‘潮头’,时代大潮滚滚向前,这些行业也可能被新兴行业替代,那些暂时冷门的行业也有机会‘异军突起’。”林骥佳分析,“所以无论专业对口行业是冷还是热,我觉得应对策略都一样,热门行业对应专业的毕业生同样也要增加自身就业筹码。除了打牢专业基础,也要培养通用能力,尤其是组织、沟通、领导等可迁移能力,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态以及抗压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行业和岗位的变化。对于毕业生来说,心态调整很重要。要牢记‘初心’,不被潮流所裹挟,不盲目追求薪资待遇,克服浮躁心态,朝着既定的职业发展目标持续努力。”

张毓秋表示,在就业指导课程、专业课上,教师会将行业目前的薪资水平、岗位需求基本情况和学生分享,让学生“心里有个底”;也会邀请校企合作企业行业导师,包括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技术技能岗位“大师”等做专业辅导,还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对行业有基本定位后,更好地作出职业选择。

“就汽车行业而言,新能源对传统行业产生冲击,毕业生需要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及时捕捉行业迭代的信息,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机遇,在实习实践中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岗位的新要求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张毓秋表示,面对产业的升级迭代,学校除了开设以传统车型为主的汽车应用维修、汽车销售专业外,还新添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即使是学习传统车型为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实践中也应着力了解新能源汽车基本情况,并适当涉猎一些上下游行业岗位,如充电站的运营、充电桩的安装与调试、新能源车的维修与保养等,这样在就业选择时就能更加游刃有余。”

王建民建议,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计划从事的专业领域和职业发展目标,以此激励自己,保持学习的动力和效率。在职业选择和学习中,要讲究差异性和竞争性,持续强化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瞄准职业市场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和职业选择计划并持续奋斗,一定能够在职业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目标。”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42.html Fri, 03 Mar 2023 02:00:55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42 春招如火如荼,00后大学生付费求职咨询也随之热闹起来。

广东一高校大四学生张元在甄选规划师进行咨询的过程中发现,“职业规划咨询”这一行似乎并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大家都像是刚入行不久的新人,价格也相差悬殊,从十几元到上万元。”

在知乎“有没有靠谱的线上职业咨询”这一问题下,有网友回答:“我想做个线上职业规划咨询,结果一报价,差不多9000元,我更加迷茫了。”

根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3年的高校毕业应届生达到1158万人,较去年上升85万人。在就业的迷茫与焦虑中,一些大学生选择求助职业规划咨询。

花钱咨询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

职业咨询规划师大多直接以个人名义接受咨询

多数大学生寻找商业化职业咨询规划都来源于社交媒体的“种草”。“大数据”仿佛能窥见用户的人生状态。

王飞飞在2022年秋招时就刷到了相关帖子。那时,她正面临“简历投递无回音、初面频繁被刷、就连实习都找不到”的“窘境”,“也会在夜深人静时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赛道”。

看到“十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帮你解决失业困惑,升职加薪”的标题后,王飞飞心动了,随即在后台私信该博主,寻求职业咨询帮助。

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交媒体上的职业规划咨询师并非都是心理咨询师。他们的履历里更多标注的是“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智能高级工程师、十年投行经验”等关键词。

这些职业咨询规划师提供的服务,不仅包含职业生涯咨询、职业路线规划等策略性内容,还会提供面试辅导与简历修改等服务;另有一些职业规划咨询师称自己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

据记者了解,目前社交平台上的职业咨询规划师大多不依托于某一中介平台作为担保,而是直接以个人名义接受咨询。其价格依据服务内容有相应的变化。

某社交平台上的职业生涯咨询师给出的报价分为99元、399元和899元三档。99元是30分钟微咨询的体验价,399元为一次1对1的90分钟正常咨询价格,899元则为长程陪伴咨询价格,包含3次90分钟的1对1正式咨询。

也有职业规划咨询师按照服务内容进行定价,例如“性格挖掘+职业探索”为499元,“秋招+岗位匹配+面试指导”为600元,“行业分析+市场分析+个人面试战略”为900元。同时,其图文宣传内容包含“职业规划咨询适合迷茫、焦虑、低薪酬或者生活中负债累累又想给自己一个机会的人”。并且提到:“我们很多转行的客户,由月薪3000元达到月薪8000元的数不胜数。”

王飞飞和咨询师按照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的相关流程进行了3次沟通。在这个过程中,王飞飞收到了某外企的录用通知书。“接到录用电话的那一刻,瞬间感觉自己不迷茫了。”王飞飞说,当时咨询师和她共同探讨,认为她属于企业型人格。“和被录用的岗位比较匹配”。她提前结束了规划咨询。

“担心自己在错误的方向努力,会越走越远”

张元在社交平台上寻找“靠谱”的职业规划咨询师,他的预算是1000元。“作为学生也无法承担更高昂的价格了。”

“学的比较广泛,但是没有深入的专长。”张元的本科专业是工商管理,临近毕业,他发现自己的专业好像“做什么都行”。“想通过这次咨询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之后再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

张元原本打算先读研,再就业。他认为读研能带给自己更丰富的专业积累,也有一定的职业选择“缓冲期”。

备战大半年,没想到“考研的第二天,阳了(新冠病毒感染)”。考试状态不佳,张元觉得今年“上岸”的希望不大。考不上研究生,就意味着就业迫在眉睫。“我对相关职业的了解更多的是通过外界经验,比如师兄师姐讲述的工作经历以及网络资讯。”张元此前就业准备不足,也并不了解自己真正适合的职业是什么。

“寒暑假都在参加辩论比赛,没有时间实习了。”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张元几乎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奉献给了社团活动。“对于我来说,只有真正从事感兴趣的职业,才能有持续下去的动力。”张元希望未来的工作能让自己像在辩论赛一样淋漓尽致地发挥。

“确定了适合的职业方向之后,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我在这一条大致的道路上有具体的规划。”同时,张元希望直接通过职业规划咨询了解相关行业资讯,并且请职业规划咨询师为他量身打造一条职业发展道路。“我也想通过这次咨询了解我是否真的需要研究生的头衔。”目前,张元还没有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二战。

李伟就读于大连某大学的船舶工程专业,春季开学就进入了大三下学期。在原本的培养体系下,他们要在大三上学期去船厂进行专业实习。但是,2021年年末到2022年年末,李伟的学校所在地与家乡接连出现疫情,他留守在家上了一年的网课,线下实习变成了线上授课。

“我不了解目前就读专业真正的工作体验是什么样的。”李伟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没有“实习”作为试错的机会,他担心在错误的方向努力,会越走越远。

李伟大学本来想报考的专业是“车辆工程”,阴差阳错选到了“船舶工程”,他本想在大三专业实习后,选择是否要跨专业考研或就业。但是,疫情中的大学岁月,网课、居家、健康打卡是常态。“自由进出校园都困难,更何况线下实习。”李伟无奈地说。

不仅无法参加专业实习,普通的实习机会也是寥寥。“用人公司在面试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能否线下到岗。”李伟投了不少简历,但大多数都石沉大海。“我的表姐上大学时有非常丰富的实习机会,感兴趣的行业基本都体验过了。所以她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确定了自己的从业方向。”

没有实习经验的李伟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分外迷茫。

现在,李伟面临着“就业还是升学”的选择,就业该去哪个行业?升学该读哪个专业?

他陷入了选择焦虑中,目前寄希望于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能带来“正确答案”。

“感觉校外的咨询师更走心”

据了解,李伟与张元的大学都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课程。“可能因为是二本院校,所以内容稍显敷衍,没有特别大的用处。”张元说,感觉老师是在讲一些“道理”,而他需要定制化的个人咨询服务。

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师可以给在校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我的同学去咨询完都说效果不大。”李伟不太信任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质量,“校外的咨询师价格更高,应该更走心,更认真。”在李伟来看,当下的“就业焦虑”需要被立刻解决,否则“提不起精神做其他事”。

最终,李伟通过某心理咨询平台,预约到一位擅长职业咨询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收费500元一次,预计持续3次,目前咨询正在进行中。

与李伟寻求的心理咨询不同,张元和记者强调,他选择的咨询是职业规划咨询,而非心理咨询。在张元看来,职业规划咨询服务不仅能帮助咨询者形成一个清晰、整合、恰当的自我概念,寻找到职业的方向,更能帮助咨询者整合行业信息,明晰从业技能,甚至做出关键节点的职业决策。而这些,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决然无法提供的服务。

张元自己有一套标准来筛选职业规划咨询师。

“第一步就是看他们给我安排的咨询流程是否专业化;第二就是看他们的服务态度,如果我对某些问题仍然存在疑惑,看看他们是否会提供‘售后服务’;第三就是看他们为我提供的建议是否有依据,是否是他们经过调查,数据论证出来的结果。”

张元告诉记者,比起这三点,咨询师是否有执业执照或者从业资质并不是他最看重的。“我觉得咨询师对人的服务一定是差异化的,证书并不能衡量咨询师的业务水平。”

也有一些人选择校内咨询。2022年5月,北京某传媒大学毕业生齐泽在选择Offer时纠结了很久,是选薪资高自己却不那么喜欢的互联网大厂,还是薪资低却是“梦想”的广告公司?

她选择求助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在连续5次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后,齐泽真正地了解了自己对工作的需求以及她的能力分布范围。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通过问问题,逐渐引导我真正看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需求。”齐泽回忆道,最终,她选择了广告公司。“咨询师给的建议是职业选择要从长远来看。”

(应受访者要求,李伟、张元、王飞飞为化名)

见习记者 王雪儿

]]>
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Vip认证)官方入口 /cxcyxy/27281.html Thu, 02 Mar 2023 10:00:12 +0000 https://www.lncu.cn/cxcyxy/?p=27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