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阅读,书香辽传——管理学院召开教职工读书分享会
2023年12月20日下午,管理学院教职工齐聚英国beat365官方网站入口北校区管理楼401召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5次教职工读书分享会。会议由管理学院院长李建华教授主持。本次分享会由教师王晓娜、李尔佳和李建华院长3位分享了他们读书的心得体会。
王晓娜老师分享了著名学者杨绛先生的回忆录《我们仨》,这是一本有温度的书,书中朴实而深沉的情感深深的打动了王晓娜和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她分享给大家的理由有三;一是学者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于“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二是平和朴素的语言风格,平和即和谐、中和,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的统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三是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古典手法,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生活里亲情把我们紧紧包围,不管发生什么,都有家人在身边,我们在这浓浓的亲情里融化。有亲情,我们才有抗击生活风雨的勇气;有亲情,我们才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有亲情,才有相知相守的默契,才能弹奏出那温馨的乐章。让我们学会去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他们幸福与快乐,在其中享受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李尔佳老师分享了一本让人阅读后热血沸腾的书,书名是《亲历可可西里10年——自愿者讲述》。这本书讲述了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建立,以及建立初期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过的自愿者的生活记录与感想。它像一本日记,娓娓道来:一群快乐的人,健康、开朗、崇尚行动,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来自不同都市,选择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相逢,徒手建造中国第一座民间保护站,深情守望青藏高原旷野上的野生动物,甚至牺牲年轻的生命。书中的人和事发生在高原腹地,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所从事的自然保护公益事业却关系着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可可西里是长江源头的所在地,生活在那里的野生动物是人类宝贵的朋友,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践踏着它们的生存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保护自然人人有责。
李建华院长分享的书目是《未来的组织》,作者是德鲁克基金会。本书汇集了51位世界顶尖咨询专家和领导大师对未来组织与管理的最精辟思考。今天和明天的领导者将从这些智慧的论述中发现如何构筑未来组织的有益忠告。随着人们世界观的回归,独行侠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合作的时代。如果想获得有效的合作必须遵循下列三项规则:目标管理、创新管理和多样化管理。目标管理是一个强有力且令人信服的使命,会让人们明白组织存在的理由,并且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创新管理:德鲁克将创新定义为“能够带来新的绩效的变革”。应该像德鲁克所说的那样,学会“有计划地放弃”,放弃那些在今天虽然能起作用,但对于未来没有任何联系的工作项目。多样化管理:也许现今世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多元化多样性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增加团队的核心力。而我们应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目标,有方向、有计划的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即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不断的在学习中进步,朝着目标大步的挺进,为成为团队中更好的一员、一名更好的教师而不断的努力。
分享结束后,李建华院长对三位老师的读书分享分别进行了点评,并做了重要总结。在生活中我们从家庭汲取爱与温暖,要把这份爱与温暖继续传递到学生中去。对学生的爱虽深切但要有边界,师生相处,教师要扮演好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用温和与耐心塑造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面对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要克服急躁恼怒的情绪,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原谅他们,用严格而又适度的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在“容错”与“纠错”中改正个别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惯,这些都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合适的距离”。这样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体会独立,寻找榜样,探索成长。最后,李建华院长希望大家弘扬奉献精神,为教育事业奉献我们的光和热。
撰稿:李尔佳
摄影: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