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3-03 10:20 浏览次数:1677次 编辑:体育部
坚持运动和不运动的学生,有哪些差距?
学生假期天天宅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哪里也不去,怎么办?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时常出去跑跑步、打打球、运动运动,锻炼身体,担心长时间的久坐不动,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然而现在许多孩子,包括大部分成年人,都没有运动的习惯,空余时间,习惯于在手机、网络上寻求娱乐。
事实上,坚持运动的益处,远不止保持身体健康这一条。
坚持运动和不运动的学生,短期可能看不出明显区别,时间长了,会在很多方面拉开巨大差距。
不少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运动就是瞎玩,浪费时间和精力,殊不知,运动与智慧有着直接关系。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康乃尔大学主导的“人类脑计划”曾在研究中发现:
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树突、突触的数量,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记忆力。
就拿打篮球来说,它需要眼快、身体动作快且协调、还需要大脑迅速思考做出判断,这一系列的动作,能促进大脑功能的整合。
所以会有老师总结说:一般在操场上活动比较多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
《运动改造大脑》一书的作者、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副教授约翰·瑞迪也认为,运动能改变大脑结构,从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芝加哥内珀维尔中央高中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即:让学生们每天早到1小时,跑步、做运动,运动时佩戴心率监测仪,当心跳达到最高值,或达到最大摄氧量的70%时才开始上课。
一开始,家长们怨声载道,因为要早起,孩子们也有点抵触。
但1个月后,「零时体育计划」就开始显现效果:上课打瞌睡的学生明显减少;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发言更踊跃;寻衅打架减少、测验成绩普遍提高。
原来,我们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
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孩子运动完心情愉快、精神振奋;
血清素跟情绪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运动后血清素增加,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正肾上腺素跟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使孩子专注力增强。
当孩子心情愉快、记忆力好、专注力强,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尤其对于一些好动、坐不住的孩子来说,多运动,还会帮助他们消耗掉过剩的精力,学习起来更能集中注意力。
因此,单从学习这个方面来说,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促进大脑发育,孩子对于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力会变得更强。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高发,引起了全社会的警惕和关注。
“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有人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挨打挨骂,条件这么好,但是心理却这么脆弱?
除了学习压力外,运动量不足也是其中值得思考的原因。
以前的孩子,在家里受了委屈、或是挨打挨骂,跑出门去和伙伴们疯玩一阵,烦恼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回到家里照样吃嘛嘛香。
而现在的孩子,只能通过网络、游戏来让自己暂时忘记烦忧,但这些方式,远远没有运动的效果好。
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孩子甚至没有途径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长期堆积在心里,就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当孩子心里有了烦恼、压力,去外面跑几圈,或者做自己喜欢的运动,让身体动起来,畅快地呼吸、流汗,整个人都会从内而外轻松起来,情绪变得积极。
负面情绪得到及时的排解,孩子才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并逐渐形成积极思维。
作家村上春树坚持跑步近30年后,写了一本书叫《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跑步中他收获的不止是健康的生活,更明白了坚持的可贵。
“正是长距离赛跑塑造了现在的我,或多或少,或好或坏。运动中产生的,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是肉眼无法看到的,然而用心灵可以感觉到的。”
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欧美国家的青少年一个个看上去那么阳光自信,活力四射,而中国的孩子们,则显得没精打采、畏畏缩缩?
有专家指出,除了赏识教育,还和国内外对运动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做过一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日本65%、美国63%的水平。
我们经常能从爱运动的人身上,观察到一种自信、有力量的气质,走到哪里,都是一脸阳光。
除了自信以外,勇敢、坚持、抗挫折能力、积极思维,这些优秀的品质,孩子都可以从运动中获得。
长期坚持运动,锻炼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一个人的思想、意志,这些内在的品质,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选择什么运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和坚持性,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
帮助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会成为学生们的宝贵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