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在疫情网络信息中练就“火眼金睛”?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出乎人们的预料,这场“遭遇战”对国家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能力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严峻的防控态势让全国人民真正体会并深刻理解了“战时状态”的意义。

2003年非典时期互联网的发展无法与今日相比,人们心理上的压力远不及今日,此次疫情处于新媒体高度发展的时期,信息的充分集中、信息量的巨大为主流媒体网络宣传防控带来了便利,但也给不同层次的自媒体发挥的空间,纷杂的信息内容产生了更加复杂的影响,焦虑、恐慌、对抗、戏谑等网络情绪出现乃至蔓延,作为网络“常驻民”的大学生,也在时时受到影响和冲击。

此次疫情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安全,在关键期全社会都严格居家防控疫情,教育部也做出了“停学不停课、停学不停教”的要求,各高校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也通过网络了解疫情和防控情况,信息有官方平台的,更有各种自媒体平台的信息。不同国籍、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人都在通过网络发声,表达看法,宣泄情绪。在此环境下要做到“降妖伏魔”,大学生阅读网络信息就需要练就“火眼金睛”。

第一,要选择官方渠道获得信息。确保信息真实、明确,有效。官方媒体的信息没有渲染的噱头但一定会准确。新媒体时代各种APP、媒体平台、门户网站为了博得浏览量会有夸大表述的现象,繁杂的信息加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负荷,而且有些信息相互矛盾,这将使缺少社会经验和判断力的大学生对信息产生焦虑和怀疑。针对网络管理国家也出台过相关文件:中网办发文〔2016〕5号《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从适用性、先进性、规范性三个方面提高标准质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令第5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提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规定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的根本宗旨、责任主体、治理对象、基本目标、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为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提供了明确可操作的制度遵循。这些关键文件为净化网络空间提供了法理依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对信息渠道更要会判断、会分析、会拒绝。

第二,要增强对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央视新闻、人民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发挥着传播国家声音的作用,对大学生精神力量的注入和心理抚慰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对坚决遏制别有用心的宣传有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对故意传播的谣言可以给与坚决粉碎,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主流媒体宣传内容的接收与学习,将进一步增强对党和国家的信任度。

第三,要学会对信息整合,提高分辨效率。疫情防控过程中,从主流媒体到各级政府媒体,再到各个自主媒体,都单独对外发布信息,针对大众的,针对校园的,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信息鱼龙混杂,很多学生难以从中识别出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这个时候及时关注主流媒体的辟谣信息,不能一味地追看曝光率高的信息员源,对主流媒体并未认可的信息源,要学会冷静观察、认真分辨,如网上最近出现的某些留学生问题,某作家的日记,某教授的言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观察,而不是去盲目跟进评论,更不能盲目效仿。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握紧手中接力棒,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增强本领,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做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