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相关要求,大力推进我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早日建成技术先进、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安全高效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根据辽宁传媒学院相关文件精神,特提出加快推进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适应新形势教育教学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变革学校管理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要着力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效率为根本目标,坚持整体规划、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推进网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网络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网络与文化生活的深度融合。
二、重点工作
(一)促进教学应用系统建设
完善现有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课后指导、考试考核、教学评价信息化。面向学生(包括毕业生),构建人人互通的网络学习空间,支持学生获取课程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与同伴协作学习,开展学习交流与分享,及时获得学习效果反馈和学习指导等;面向教师(包括企业兼职教师),构建全流程、多模式的人人互通的网络教学空间,支持课程信息管理、教学内容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学指导、教学评价、学习分析,以及教学组织管理等;面向课程,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空间和课程评价平台,支持课程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学过程跟踪分析,支持教师和管理部门对课程进行评价并对外共享展示。
建设实习实训教学平台,有效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实现对学生实习实训教学服务,为参加实习实训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考核、交流平台,实现实习实训教学活动过程监控和信息管理,包括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考勤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教学管理和评价评估等。
(二)升级已建管理系统功能
升级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功能,实现课程管理、教师管理、教材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各种管理信息化。升级学工系统,建设新的功能模块(或应用系统),例如:学生请假、勤工俭学、奖助贷等各种事务审批模块以及入团、入党、评优评先、违纪处分等各种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程信息化管理。升级科研管理系统,按照我校教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特征,建成一个具备教科研活动全程管理的数字化服务系统,实现教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检查、结项各个环节和专家库管理等全程信息化。
(三)加快学院文化与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建设
建设学院文化管理系统,实现文化活动申报、审批、开展、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等全程信息化管理。完善已建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系统,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数字化服务。
(四)建设其它应用系统
重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型,将学院各项业务办理和事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建设“数据采集与信息查询系统”和“领导决策系统
打通各应用系统间的数据通道,建设一个数据准确、完善、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对数据实施统一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实时展示,建设一个既符合“人才培养数据采集”标准又满足学校“诊改”要求的“数据采集与信息查询系统”。研究高职教育焦点问题,挖掘和分析各类信息资源,构建决策模型,预警模型,把握行政管理需求,准确判断专业发展、教学保障、师资队伍、就业形式等各方面情况,建设一个全面、准确、及时辅助领导决策的“领导决策系统”。
三、资源建设
(一)加强学院资源库建设
出台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我院网络课程建设,促进名师课堂的网络传播;以重点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及全院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全院公共课程、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全覆盖,为教师教学、教研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二)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以“用户为本、校企合作、共建共享”的思路,以示范专业为龙头,成立资源库建设项目的组织机构和团队,着力建设具有国家水平、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库。
(三)加强公共数字资源建设
丰富校园公共数字资源类型,并提升内涵,满足师生科研、学习、文化、生活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责任
学院领导小组成员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副书记(学工负责人)、各系主任切实负起本部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建设、规范管理的责任。
(二)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
各部门应配备应用系统管理员,负责应用系统后台管理和公共应用系统推广使用,做好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工作。
(三)加强督导评估,强化全员信息化意识
激励各部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应用。
艺术学院
2022年3月10日修订